“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我校师生代表参与上海市遗体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发布人:基础医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03   浏览次数:14


有一种最后的绽放,用微光点亮希望;

有一种无言的奉献,让生命得以延续。

2025年3月1日,我市迎来了第23个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日。上海健康医学院23级临床医学专业24名学生代表在基础医学院教学团队负责人、健康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负责人李志宏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位于青浦区的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参加了上海市遗体(器官、角膜)缅怀纪念活动。

岁寒已过,春回大地。在乙巳蛇年第一缕春光的照拂下,师生们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聚集在一起,向伟大的器官捐献实现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深刻的追思,上了一场感人至深又别开生面的人文实践课。

(上海市红十字会器官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披袍宣誓,焚膏继晷不负使命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主办,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师生团队作为医学生代表参与。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各位师生身着圣洁的白袍静立于会场一侧,学生们聆听遗体捐献实现者们家属的发言,沉痛恳切的倾诉使人动容,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捐献者中大多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以捐献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完成生命最后的绽放。全市遗体(角膜)捐献登记累计7.3万人,捐献实现累计1.8万例。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13.4万人,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269例,使3700余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开学时,“解剖第一课”致敬大体老师的医学生解剖学誓词-“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言犹在耳,在医学生磨炼成才的漫漫长路上,离不开大体老师的相伴。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临床学子们满怀对大体老师的感恩,经过充分准备、认真排练,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临风立志,庄严宣誓:“努力学好医学知识,争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在宣誓完成的一刹那,学生们看着台下的捐献者家属的脸庞,想起大体老师们生前的大义,每一位医学生都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医学生代表宣誓)



诚挚献礼,红花一支感恩千钧

接下来进入了献花缅怀的活动,上健医年轻的医学生们来到遗体捐献纪念碑的草坪上,在三次鞠躬之后一一上前在纪念碑上敬献献花,再次向实现者表示深切的追思。鲜红的康乃馨代表了无穷无尽的思念,也寄托了一份医学生对恩师的感激。

在纪念碑两侧的石柱上,密密麻麻刻满了遗体捐献者实现者的姓名,驻足长视,学生们发现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他们是在解剖课上相遇的大体老师,是铭刻一生的难忘的师恩!此时生命与生命在另一个空间完成对视,奉献的灵魂在此刻又一次延续绵长。

献花缅怀



学生感悟,性命相托砥砺前行

最后,身为参与了此次活动的医学生代表,他们也有许多话想讲,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他们曾是鲜活的生命,如今却以另一种方式为医学事业奉献。每一次观察、每一次操作,都是他们给予我们探索医学知识的宝贵机会,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让我们对人体结构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敬畏与责任,将誓词牢记心中,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临床医学生 张骏峥)”

“生命不仅有它的长度,更有它的温度。在遗体捐献仪式上,那些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无私,他们用自己最后的馈赠,为医学进步和他人的希望奠基。作为一名医学生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厚重,不仅让我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延续,也激励我去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未来成为一名好的医生而不懈努力。(临床医学生 李敏泽)

“站在福寿园苍翠松柏间,我凝视着镌刻捐献者姓名的纪念碑,指腹轻触冰凉的铜质铭文,轻轻放下一束绽放的红花。在认真聆听和庄严宣誓后,我更深刻地理解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生命神圣’的真谛:当无数双手托起医学进步的星火,我们惟有以敬畏之心承接这份生命的馈赠,在未来的手术刀与听诊器间延续这份跨越生死的仁心传承。(临床医学生 陈琪)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捐献者们其实从未远去,他们用自己的躯壳,慷慨无私地为患者撞开一道生门,推动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夜晚走出解剖教室,抬头仰望的众多繁星之中,或许闪烁的那一颗正是捐献者在用那双慈爱的双眼注视着我们。(临床医学生 解彦婷)

生如夏花般绚烂,逝若秋叶般敬美。遗体捐献啊,那是一道用奉献与理解架起的桥梁,桥的这头是许许多多支持祖国医药事业的捐献实现者,桥的那头是在医学之路上上下求索的白衣学子。未来,学院将持续高扬人文主义的医者情怀,让更多学子与群众明白遗体捐献的意义,为生命的延续和大爱的传递汇集更多力量!(供稿:基础医学院 李志宏 文字:解彦婷  图片:李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