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健行智扶团队多功能拐杖研发纪实
“可不可以有一款倒下后能自动站立起来的拐杖呢?”,“每当我假期回家,总会看到上了岁数的姥姥弯腰捡拾拐杖极其不易,一边手扶身边桌椅,一边弯腰伸手去捡,摇摇欲坠、马上要倒的感觉,看着特别揪心,我赶忙过去帮姥姥捡起拐杖,但想到姥姥一个人住,爸妈不在的时候又有谁可以帮到姥姥,让她不用自己捡拐杖?”上海健康医学院医技学院的大二学生崔宗辉心中的“拐杖自动扶正梦”已经萦绕他多年。
小崔带着他的梦想和他组建的“健行智扶学生团队”找到了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学院院长杨智昉,路演了他们的多功能拐杖的设想和创意。杨智昉老师非常支持这个学生创新团队,带领他们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他与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教授,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学院副院长南德红共同担任“健行智扶学生团队”的指导老师。三位指导老师推荐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周鸣董事长共同参与自动扶正式智能拐杖的研发。在三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开始了他们的圆梦之旅。
团队在一起调试拐杖
团队从文献查阅、研究专利开始起步,设计、修改、组装、试用,每天睡觉5-6小时,设计构想推翻了21次,设计图画了满满一本,实地采访老人及其家属百余名,一个月时间确定产品结构……历时一年时间,团队设计的自动扶正式拐杖问世!
自动扶正拐杖初代机
据了解,这款多功能智能拐杖最主要的自动扶正功能,不同于当前不倒翁拐杖的设计,为国内外首创。检测到拐杖摔倒后,拐杖杖杆慢慢升起,老人只需手提10秒左右底座直立。据悉第一代自动扶正样机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试用期间受到众多老人以及家属好评,实用、方便,实属帕金森、脑卒中恢复期老年人群体的好帮手。同时多名家属表示期待拐杖早日投入市场。
团队和指导老师前往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进行试用
一提到自动扶正式智能拐杖,团队负责人小崔同学说“经过前期调研以及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很多老人对自动扶正的拐杖有需求,比如帕金森、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脑卒中恢复期等老人尤其需要”。
团队就市面上现有的多功能拐杖进行结构、选材和性能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功能组成,不断修改方案,针对市面上现有多功能拐杖的缺点,团队从提高多功能拐杖灵活性、轻便性,提高老人舒适度入手,选用了碳素材料达到质优杖轻。经比对,团队发现跌倒报警功能的多功能拐杖有无效报警的情况,经与指导老师沟通讨论,最后确定了借助拐杖扶正第二阶段时间和搭载公众号平台的方式判断老人跌倒情况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有效报警。
除了自动扶正功能外,团队还创新感应照明,采用LBS基站定位的方式实现室内外最大精度定位;可伸缩杖杆贴合老人需要;以及建立好微信公众号平台,拐杖摔倒后提示信息立即通过公众号发送至用户子女手机,同时还可以实时查看老人位置、移动轨迹、心跳血氧。后续将会将样机投放学校周边周园社区、附属康复医院等。
“这段时间,除了上课就是研究拐杖,是不是新的拐杖出来了,不断地调研、构思、讨论、作图,甚至睡觉都在想着拐杖怎么改进。一想到做出来的拐杖可以帮助老人改善出行,大家踌躇满志,之前的苦都值得了”团队一名同学表示。
在近日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上海赛区中,团队项目也获得了上海赛区特等奖的好成绩。目前团队也申请了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团队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
据了解,当前这款自动扶正式的拐杖已经完成了初代样品,正在组装第二代样品。团队计划生产出的第一批量产拐杖200根捐赠给学校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周边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并表示如果拐杖大批量上市,愿意将收益投入对新一代自动扶正式智能拐杖研究中去。
“来自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问到为什么要做下去这个项目的时候,这群90后、00后的医学生这样纷纷答到,“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为社会做贡献,以仁心仁术投入到维护人民健康的大潮中去。”